
研討會的主角是“果糖”,準確地講是玉米為原料制成的果糖,糖果專用韓國白進口砂糖能不能替代果糖。前來參會者探討的一個問題就是在大宗商品上果糖能不能替代蔗糖?

玉米果糖的優勢顯而易見。一是不易齲齒,兒童吃起甜食可以后顧無憂;二甜度是蔗糖的1.2~1.8倍,通俗的講就是更甜;三是因為具有低血糖生成指數特點,糖尿病人可以放心食用。而在專家那里,歸納起來大概有十大功能性特點,但上述三點已足以讓果糖成為糖類食品的優選。
當然,真正能不能替代依然有許多不確定性,雖然這一天研討會上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告訴參會者西王玉米果糖制造成本已經低于蔗糖成本,達到每噸4500元。不確定在于,一是果糖目前全球產量都很小,基本屬于消費品中的“奢侈品”,消費者了解尚需時日;二是食品生產廠家用于生產有的需要更改配方有的則需要報批,這些都需要時間磨合。西王為此也制定了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到2019年完成全國布局。
果糖能不能替代蔗糖
之前果糖之所以不可能替代蔗糖,主要原因就是價格高,每噸都要在1萬元以上,價格之所以高就因為是以蔗糖為原料生產果糖。二、三噸蔗糖才能生產一噸果糖,價格自然居高不下。
西王的工藝路徑是用玉米制造果糖,具備了低價的可能,但此前因為工藝不成熟,產量不穩定,價格始終降不下來。
王勇介紹,2006年西王投資1億元上了一條1萬噸的果糖生產線,2007年又投資3.5億元上了一條5萬噸的生產線。實際上十多年來,投在研發果糖上面的錢已經有十幾個億。
直到最近,西王的工程技術人員通過兩次赴以色列學習交流、同時在專家指導下解決了六個方面的大問題,玉米果糖一次收率終于由建廠伊始的28-30%提高到44-45%,結晶周期由200小時以上縮短到80-100小時,商品總收率達到85%以上,成本下降到兩噸玉米可以生產一噸果糖的水平。
也正是此前成本的原因,王勇一直很“謙虛”的介紹玉米果糖只是蔗糖市場的有益“補充”。
隨著成本這個主要問題的解決,同時隨著西王已開始申報一條年產50萬噸玉米果糖的生產線,王勇開始考慮果糖是“補充”還是“替代”蔗糖市場的問題。
中國淀粉協會淀粉糖分會會長王兆光理直氣壯的認為,現在可以正式用“替代”這個詞了。“這個定位很重要,你要是考慮大宗商品替代蔗糖,國產化就是一個要考慮的問題。”
作為一種功能性的糖類,條件允許,果糖替代蔗糖幾乎不言而喻。
實際上,無論“補充”還是“替代”,蔗糖市場今年都有600萬噸的缺口。中國糖業協會調查數據顯示,我國2015/16年度白糖產量為890萬噸,國內需求大約1500萬噸。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李騰飛博士調查,到2025年,中國人均用糖量將由現在的16.25公斤上升到27.8公斤。公開資料介紹,全球糖需求量每年將會有2.2~1.6%的緩慢遞增。

北京福潤品源商貿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陽區北苑路媒體村天暢園8棟2303室
咨詢電話: 13269929895傳真:+86-10-8467 1238
開車:朝陽區媒體村天暢園8號樓
地鐵:地鐵5號線北苑路北A2出口直行到路口,浦發銀行樓上
公交:319,751到北京有色稀土研究所下車或
464路,617路到在大羊坊站下車,往南走到浦發銀行這棟樓。
京ICP備16039340號-1
微信公眾號
